保保駕到solo · 一年前2059 人看過
最近這段時間,保險圈里傳出一股增額終身壽險集體下架的風聲。
Solo馬不停蹄的去找了相關信息,發(fā)現只是有部分自媒體在發(fā)酵,目前并未有官方消息。
我猜,或許跟最近有幾款產品陸續(xù)下架有關。
(來源:dbbqb)
保司為啥要停售銷量火爆的產品?
保司下架產品,無非3個原因:
① 產品不合規(guī),監(jiān)管要求停售
保險屬于受銀保監(jiān)會強監(jiān)管的商品,報備、上市銷售都要滿足規(guī)定。
5月份大規(guī)模的百萬醫(yī)療險下架,就是產品有誤導嫌疑,被監(jiān)管要求停售。
(來源:光大永明人壽公眾號)
② 有新的更好的產品
跟手機一樣,保險也在不斷迭代。
如果新產品的表現比舊產品更好,那舊產品自然也沒啥存在的理由。
③ 盈利不及預期
保司終究還是一個盈利性組織,賣保險自然也是為了掙錢。
如果一款產品長期不掙錢,那被下架也是大概率的事。
這次“增額終身壽險”的停售風聲就是源自于此。
我給大家講個故事,就能明白了。
隔壁村老王是個聰明人,投資能力很強。
早些年,向村民借錢投資,承諾到期償還本金利息。
老王信譽比較好,加上給的利息比銀行高,大家都愿意借他。
而且老王承諾,可以臨時取回,但拿回多少,得按照約定的利息和花銷折算。
當然,借的越久,能拿回的錢越多。
早幾年,村民都如期拿到了收益,而老王也靠此積累了大量的財富
不過,近兩年市場風向有變化。
盡管老王能力出眾,收益也大不如前。
再加上村民來來回回地取錢存錢,影響他的投資操作。
長久下去,可能會入不敷出,導致破產。
于是,他決定以后不再接受新的投資,并限制在一定時間內不能取錢。
說到這,我估計你也懂了。
增額終身壽的保額和現金價值隨著時間的增長而緩慢增加。
被保人活得越久,“身價”越高。
此外,它還有三個優(yōu)點:
穩(wěn)定性:現金價值增值不受市場波動影響,約定多少就多少;
安全性:白紙黑字寫在合同里,受到保險法的保護。即使保險公司破產了,監(jiān)管也會承擔責任,保護消費者的權益;
高流動性:可以減保,獲取部分現金價值。
第3點是它比年金險更有優(yōu)勢的地方。
不過,也正是因為其減保的靈活性,受到了監(jiān)管部門的點名批評:
在2020年底,銀保監(jiān)會就發(fā)出了警告,指出部分終身壽險存在“長險短做”的風險:
增額終身壽險,原本是一個超長期的保險產品,愣是做成了短期理財,這當然不合適!
(截圖來源于銀保監(jiān)會官網)
所以綜上2點,部分業(yè)內士認為,這就是監(jiān)管大刀落下的前奏。
所以,現在該買入嗎?
從上面的分析來看,增額終身壽是個不錯的產品,兼具收益和一定的流動。
既然有停售的風險存在,那不是應該早點買入?
話是這么說沒錯,但也沒必要這么急。
(來源:dbbqb)
就算監(jiān)管介入,政策轉向,也會給到一定的緩沖時間。
之前預定利率4.025%的年金產品批量停售前,監(jiān)管就給了近半年的緩沖期。
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在不斷變化,部分產品停舊上新是行業(yè)規(guī)律,一兩款舊產品停售,并不意味著整個產品品類都買不到。
不要受短期的利益誘惑,匆忙做出決定。
當然,提前規(guī)劃依然有必要。
一方面,市場在變化,很多好的產品會慢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。
20年前,利率高達9%的壽險產品,要是能多買點,那就賺翻了。
另一方面,風險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。
現在覺得身體賊棒,沒問題,卻難保幾個月、幾年后會怎么樣?
而保險恰恰又是對身體健康要求比較高的產品,一旦身體出現異常信號,就不再是你拒絕保司,而是保司拒絕你。
提前規(guī)劃,既能避免面對市場流言四起時,慌不擇“食”,又能早點用保險的確定性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。
俗話說:閑時無計劃,忙時多費力。
早規(guī)劃,多省力!